在這個時代,根據數據顯示,我們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噸,全球每年生產的服裝數量達到1000億件,其中50%在一年內就可被遺棄。服裝紡織品生產每年消耗約930億立方米的水,造成了一些地區的缺水問題。
生活在物質豐富的我們,“雜物”已經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朋友。
當我們身邊有太多雜物時,就會不記得也無法掌控到底有什麼東西?數量有多少?哪些東西重複了? 哪些已經不用了?哪些已經過期了? 總括來說,我們無法判斷要丟棄什麼東西,買的東西也許重複了甚至不需要,就算想要好好的整理一次衣櫥,家裡雜物,一望過去也會毫無頭緒地放棄了。
生活,應該以自己為主角,而不應該是物品,我們也不曾認真的花時間照顧自己,而是照顧車子,照顧外在甚至是陌生人。
腦袋就像一台洗衣機, 一直在各種困難、困惑的情緒中轉來轉去, 而我們卻不知道怎麼處理。可悲的是,我們分心到沒有辦法活在當下,我們錯過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而大家卻以為人生就是這樣。
“We humans have lost the wisdom of genuinely resting and relaxing. We worry too much. We don’t allow our bodies to heal, and we don’t allow our minds and hearts to heal”
“最近哈佛發表了一個研究, 說一個正常的腦袋平均有 百分之 47 的時間是迷失在思考當中。 百分之四十七。 同時,這樣的持續性的迷失是造成不開心的直接原因。”
我們在世上的時間並不長, 卻花了近一半的人生迷失在思考中 並且往往造成我們不開心,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劇嗎? 我們需要練習, 讓我們學習如何專注於當下,How to self care 。
每天花十分鐘, 放空珍惜當下的時光, 感受一個專注、平靜的獨處時刻。
每天從丟棄一個不需要的東西開始吧。
我們在找得是一種平衡,專注和自由的放鬆, 讓我們的思想沒有平常的干擾。
延伸閱讀
“西方文化中,要讓一個空間完整代表放上其他東西;但是在茶道或禪學的世界中,物品被特意留白,是為了讓人們的想像力注入其中來達到圓滿”
完美主義的生成中可以追溯到成長經歷,也許父母的教育告訴我們,必須要做“好”或要有禮貌才會得到獎勵,”必須要“成績好”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這些相處模式讓孩子的頭腦生成了一種思維:我必須要“表現好”,做特定的事情才會有人愛我,如果我沒有做到預期的話,就沒有人愛了。
現實生活裡,也有一個地方可以了解這些「作工的人」的地方,而且不僅僅是展覽而已。台中勤美術館推出「工家美術館」,完全揭露在地的工地生態,讓台中除了宮原眼科、逢甲夜市外,多了一個有趣又美麗的拍照景點。而奇美博物館展區內的展品擺設方式就像是法國羅孚宮一般,還可下載語音導覽服務,以及現在最流行的體驗虛擬實境體驗。
有人稱酪梨是超級食物,因為酪梨的營養價值可是超乎想像的喔,在現在盛行的生酮飲食中他之所以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因為他是非常好的油脂,對於無法在早上喝下橄欖油的人而言,可是一大福音啊!
有間酒店收藏許多藏毯、明清絲織品與唐卡。還有另一間超過70年的老宅,現在卻翻修的古意盎然。你聽過一年只開五個月的民宿嗎??雖然短暫卻擁有寬闊的草原、無垠的星空、與百看不厭的雲,這些民宿就像推開一座隱祕之門、直達人間最美仙境~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我們很累的時候常說:你為什麼都不幫我?你為什麼不多做點家事?你為什麼可以休息?為什麼只有我做?
而應該是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好累、我沒辦法做這麼多、我需要休息、我需要幫忙。
又或是把“你為什麼不幫我”化成另外一個情緒,慢慢的堆疊成一個大雪球,之後只要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會崩潰爆炸,以至於讓旁人非常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