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Greene研究了48位大師級人物的心路歷程,他們之中的共同點就是在他們的人生裡都有一個密集培植日後所有能力的時期,這個能力不管是”技術“還是”人際“都包括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中他們都跟普通人一樣,沒有什麼傑出的表現,但外表下,他們的心智上出現旁人看不到的轉變,而這個過程會有非常多自我懷疑和要不要堅持下去的疑問,這個過程通常會長至十年。
有時候並不是能力來取決於”成敗“,更多的是怎麼實踐和怎麼思考,能接受他人的批評,知道怎麼在了無生趣的生活中尋找到一絲對自己未來成就有益處的蛛絲馬跡,也能在現實金錢的考量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有此我們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循序漸進,但如何才能循序漸進呢?
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
對於少部分的人來說,找到他們一生要做的那一件事在童年時期就知道了,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要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努力是很花時間的。
這邊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知道大約範圍之後,從大領域發現更感興趣的小領域,並且讓小領域更專精。另外一種是覺得自己並沒有比較擅長的或者自己喜歡的興趣,同時也覺得沒有任何一個贏得了別人的地方,這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教育的重點本身在於”傳授知識“,卻忽略了讓每個個體去尋找自己的”特別之處“,所以這幾乎成為了所以人的疑問。
可看右邊影片有具體例子可參考
◉學習,觀察力
這個階段是在被動學習之後,衍生出來的另外一個學習階段,跟被動學習最大的不同是”觀察力“,觀察自己,觀察環境,觀察職場環境,了解自己的不足,把自己放到一個學習機會最多的環境,拓展事業,不要讓主觀意識和以往學習的理論影響到自己的發掘新東西的可能。從不斷的練習當中學習到隱性知識,成為自動化技能,反射動作,而這樣的目的是讓意識有心力放在”創造力“。
在不遠不近的台北近郊(有些甚至還在台北市區內,超方便!!),有一些特色旅館,讓暫時不能出國、又想短暫放空的人們,有一個暫時休憩放空的地方。
現實生活裡,也有一個地方可以了解這些「作工的人」的地方,而且不僅僅是展覽而已。台中勤美術館推出「工家美術館」,完全揭露在地的工地生態,讓台中除了宮原眼科、逢甲夜市外,多了一個有趣又美麗的拍照景點。而奇美博物館展區內的展品擺設方式就像是法國羅孚宮一般,還可下載語音導覽服務,以及現在最流行的體驗虛擬實境體驗。
有人稱酪梨是超級食物,因為酪梨的營養價值可是超乎想像的喔,在現在盛行的生酮飲食中他之所以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因為他是非常好的油脂,對於無法在早上喝下橄欖油的人而言,可是一大福音啊!
有間酒店收藏許多藏毯、明清絲織品與唐卡。還有另一間超過70年的老宅,現在卻翻修的古意盎然。你聽過一年只開五個月的民宿嗎??雖然短暫卻擁有寬闊的草原、無垠的星空、與百看不厭的雲,這些民宿就像推開一座隱祕之門、直達人間最美仙境~
到非常爐火純青的技術之後,接下來呢?不管再怎麼厲害的技術,終究是建築在他人技術上的”模仿“,但大師與他人的區別就在於”創造力“,所以我們常常會跳過靜下心學習技能的階段想要進入創造力的階段,我們忽略的是要有充分的技能,知識,才能進入創造力的階段,當把學問專精到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時,就不會只看到特定的細節,而是能憑直覺掌握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創造,直覺
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大致上的以為創造只跟”自我“相關,但其實不然。
創造的點就在於發現一個”新“的東西,而我們自己通常都有思考誤區,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全世界。所以能夠容納跟接受自己被否定的能力,嘗試每一種可能,學會傾聽同時讓自己思考,接受了對立的思想,才會有更多不同的火花,就是一種不帶有偏見的思考,但這種的思考有另外一個重點是在於專注和分散,除了專注於思考之外,創造和想像力通常都出現在注意力分散的時刻,所以能學習如何讓大腦好好休息和放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到達這個階段,沒有學校的束縛,沒有他人的束縛,什麼是學習?
學習源自於我們身處的日常生活與大自然。
每一次的學習其實都是將外部現實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注意日常生活的細節和異常現象,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為什麼呢?在這個階段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能學會去觀察環境,觀察生活,和環境的連結長年累積下,身心也就能直覺地跟外在世界的萬物互動,看似無關的東西,其實都有形無形中的關聯,了解深處彼此牽動的複雜性。
當長年累積下來之後,心智會自然而的去想萬物之間所建立的連結,而現實世界的生態和社會文化就是如此。
對於萬物的細節和本質的追求才能創造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延伸閱讀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我們很累的時候常說:你為什麼都不幫我?你為什麼不多做點家事?你為什麼可以休息?為什麼只有我做?
而應該是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好累、我沒辦法做這麼多、我需要休息、我需要幫忙。
又或是把“你為什麼不幫我”化成另外一個情緒,慢慢的堆疊成一個大雪球,之後只要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會崩潰爆炸,以至於讓旁人非常的不理解。
完美主義的生成中可以追溯到成長經歷,也許父母的教育告訴我們,必須要做“好”或要有禮貌才會得到獎勵,”必須要“成績好”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這些相處模式讓孩子的頭腦生成了一種思維:我必須要“表現好”,做特定的事情才會有人愛我,如果我沒有做到預期的話,就沒有人愛了。
閩式建築、洗石子牆面、花磚,老宅咖啡廳開始大行其道,一起來感受這些復古又時髦的咖啡館魅力。